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

聽見天堂,幸好天才沒被扼殺

ap_20080204010946159.jpg


 


本片實在是很勵志的一部,應該將它
編入國小教材才對。與其讓孩童死背一些無趣的教條,還不如讓他們感受片中的盲童們對生命的熱愛。



有五感,即使一殘,只要用心,亦能天堂。



影乃根據事實改編,敘述一位知名歐洲聲音剪接師的故事。小時候的一場意外,奪去了他的視力,被送往啟明學校之後,他不但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,反而發現到自

己對聲音的敏銳感覺及興趣。反抗舊有體制的他,讓老師及同學對聲音產生了熱情進而改變了平淡的人生,也讓世人瞭解到其實盲人不盲,限制住他們發展的其實是
所謂正常人的盲目罷了。


而除了主角之外,片中有兩個角色也讓我印象深刻。


是古版的校長,同樣身為盲人的他,有著無可救藥的偏執。他以為盲生只要習得一技之長便已足夠,於是他打壓主角的在聲音方面的天才,不容許任何人挑戰他建立
的制度與權威。



的作法讓我聯想到台灣可悲的教育,有太多與那位校長相同觀念的官僚、師長及家長,將自己所認為的「好」強制灌輸到下一代的身上,不容許想像力奔放也不準夢
想撒野的狀況下,多少天才在年紀尚幼的時候,天份就被抹殺。於是,我們複製出一群思考方式類似的學童,喪失了讓世界更有趣的可能。



一位讓人難忘的角色則是反抗校長的老師。即便一開始受到主角不友善的對待,這位老師並未因此放棄教育他。相反地,他發現了主角在聲音方面的天分,並利用此
點循循善誘鼓勵主角,甚至在最後挺身力抗校長。這份用心與勇氣令人十分激賞。


老師亦是人,在台灣這種奇怪的教育體制與
家長的多所摯肘下,我們無法要求老師變成無所不能的聖人。然而,若能多幾位願意為學生的對而奮鬥的老師的話,我相信未來會變得很不一樣。



才不多,而人們的偏見讓天才變得更少。殘而不廢,積極熱情總是讓生命變得更好。



此片,讓我自省也感動,推薦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